采矿编组的核心在于合理搭配工程舰与运输舰,以最大化资源采集效率。采矿编组通常由工程舰和运输舰组成,工程舰负责采集资源,运输舰则提供额外的仓储空间,减少往返基地的次数。编组时需注意工程舰的等级和类型,小型工程舰适合初期低等级矿区,中型和大型工程舰则能应对更高等级的矿点。运输舰的选择同样重要,AC721重型运输舰因其高仓储容量成为首选,升级其仓储系统能显著提升单次运输量。
采矿编组的优化离不开对计划圈的合理运用。计划圈的摆放位置直接影响工程舰的移动效率,理想状态下应将矿点置于计划圈边缘,确保工程舰能全程使用曲率引擎加速移动,减少巡航时间。若矿点距离基地较远,可考虑建造采矿平台覆盖目标区域,初级平台适合过渡使用,中高级平台则能提供效率加成并允许多艘工程舰同时作业。编组完成后需定期检查矿船状态,避免因仓储满载或遭遇敌对势力而中断采集。
工程舰的技术升级是提升采矿效率的关键。通过持续采矿积累技术值,优先强化工程无人机的采集速度和仓储容量模块,其次考虑动力系统以缩短移动时间。不同等级的工程舰升级侧重点各异,小型舰应尽快过渡到中型,而大型舰则需重点培养其长期采集能力。编组内各舰船的技术同步率越高,整体协作效率越稳定,因此不建议混编差异过大的舰船类型。
采矿编组的实战需结合矿区特性调整策略。金属矿作为前期紧缺资源应优先开采,晶体和重氢则根据中后期需求动态分配。辐射区等特殊区域需额外配置护航舰队,防止采矿编组受环境伤害或敌对干扰。编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,需综合考量指挥点消耗与资源产出比,通常3-5组满编舰队即可满足日常需求。